游客
题文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十九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请回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哪一年?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
(2)英国工业革命中,哈格里夫斯和瓦特各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梦回汉唐】

⑴上图反映的历史概念是什么
⑵写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史实。
【近代梦碎】明清鼎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但清朝时期的农耕文明已经无法和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列强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⑶因清政府实行的什么对外政策,造成“清朝时期的农耕文明已经无法和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

⑷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的名称。
【艰难追梦】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各阶层无数仁人志士,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艰难探索,但富强之梦一次次破碎了。
⑸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引领中国从黑暗的封建社会跨入了近代化曙光的门坎。请简要说明。

【梦现今朝】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经过28年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经过28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当前,国强民富、祖国美丽、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初露端倪。
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是以什么时间的什么事件为标志?
【梦想感悟】
⑺某校举办“同铸复兴路,共圆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谈谈“我的中国梦,我的强国心”。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14--17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⑴材料一所说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⑵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很低的,毛泽东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摘自《百科》
⑶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两例。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⑷尽管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存在大量封建残余,但各界公认,这次改革对俄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请你说一说这种认识的理由。
⑸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4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第六十五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学者曾将六十多年的历史分成两段,“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发展经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⑴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举出两例) ⑵列举20世纪50年代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挫折。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⑶根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⑷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1992年后,我国经济更是快速发展,这与建立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⑴材料一中罗斯福“明智试验”的背景是什么?“明智实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⑵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⑶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1943年2月,美国总统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⑷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可谓“一图胜千言”。阅读下列图片,完成后面题目。(8分
第一组路线图

⑴图一是汉朝时开辟的一条贯穿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其名称是什么?图二中标注的航线A是由谁开辟的?
第二组结构简图

⑵为图三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哪一场战役?图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第三组漫画

⑶《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直接反映图五《扯线木偶》漫画的寓意?图六反映的二战后美苏之间怎样的关系?
第四组历史遗迹

⑷写出与图七相关的历史事件。图八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写出其名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