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私自出海与外国互市。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三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1分〉 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分)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欧洲人文精神兴起并不断发展,它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会,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问题:
(1)文艺复兴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宗教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为美国民主政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的主张是什么?该主张出自哪一位思想家的什么著作?
(4)对启蒙运动给予总结的思想家是哪一位?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一一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一—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属于什么思想流派?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相关问题,文艺复兴发生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列举该国或地区文艺复兴期间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
(3)材料三中伏尔泰和卢梭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其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

某位同学在学习了必修三后,对中国古代思想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源室搜集了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及主张,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请回答:
(1)请概括材料一中孟子的思想核心。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李贽提出了什么观点?
(4)材料四顾炎武的治学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对民族危亡问题的认识。
(5)材料三四与一二相比,思想主张发生很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