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以下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据此判断,当时该学堂()
| A.宣告了安徽文人苦读经书以求仕途道路的封闭 |
| B.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 C.传播了西学,加快了安徽近代化的进程 |
| D.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三权分立 | B.天赋人权说 | C.人民主权说 | D.社会契约论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播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