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1kPa下:①2Na(s)+1/2O2(g)=Na2O(s) △H=﹣414kJ·mol﹣1
②2Na(s)+O2(g)=Na2O2(s) △H=﹣511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含有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越来越快 |
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 △H=﹣317kJ·mol﹣1 |
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 B.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
C.V=448 | D.原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 |
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泛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 |
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 | D.Y中不一定存在MnO2 |
“暖冰”是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某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则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
SO2通入足量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
B.从上述过程中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H2SO4 |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 |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为1∶1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3.36升氯气与2.7克铝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 |
B.100g 98%的浓硫酸溶液中含氧原子个数为4NA |
C.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2NA个硅氧键 |
D.0.1L 3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