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桡,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李邕称之数:多次
B.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不回:正直
C.未为阳翟丞冠:帽子
D.出禀钱市物自给市物:购物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将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斩首,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犹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从事,注重)
B.涂有饿莩而不知(揭发)
C.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D.念谁为之戕贼(摧残,伤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斧斤时入山林常肃杀而为心
B.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行为金
C.申之以孝悌义商声主西方
D.狗彘食人食不知检丰草绿缛争茂

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B.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统治者的虐政。
C.文段(二) “夫秋”以下的内容,将自然和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皆属常理,不足萦怀。
D.文段(二)中第二段写人有“万忧”“万事”更容易衰老。“而况”以下内容又进一层说,虽忧思成疾,但人生充实,成就可喜,不必听到秋声而生悲哀之情、怨恨之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燕王振怖大王之威诚:的确
C.群臣惊愕,起不意卒:士兵
D.秦王复击轲,八创被:遭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B.不敢兴兵拒大王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C.北蛮夷鄙人,未尝见天子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D.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度我至军中,公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译文: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

阅读《逍遥游》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我起而飞決:疾速的样子
B.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去,往则为之舟芥:芥子
C.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而后乃今风培:凭
D.《齐谐》者,怪者也志:记载覆杯水于堂之上坳:凹陷不平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天之苍苍,正色邪
B.我決起飞,抢榆枋水浅舟大也
C.鹏徙于南冥也生物以息相吹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南冥,天池也

翻译文中画线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古代诗文阅读,完成后面习题,共24分。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聊斋志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故:本,向
B.坐中正一客欠:缺少
C.离坐起溲,作燕子鸣窃:偷盗,盗窃
D.又一人持壶倾注:倒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无潮气,三日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
吾与子所共适
C.继至,攀肩踏臂如缘梯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用心躁也
D.中秋还集

寄蜉蝣天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B.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C.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D.《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
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

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不暇:不及 B.南亩:泛指农田
C.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D.独夫:孤单的人

翻译下列句子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