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
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
C.共同的宗教信仰 |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2012年将至耳顺之年(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说时曾回忆童年:那时我就四五岁,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了,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菜粥。力气还是小啊,不小心摔倒了,……泼掉的只是汤水,米和菜还在桶底沉着呢。莫言为我们描述的童年往事折射出()
A.建国初年国民经济的萧条状况 |
B.三大改造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
C.人民公社运动的消极影响 |
D.文革期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