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探究腿也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实验中装淀粉液和唾液(或清水)的两支试管要保持37℃的恒温一定时间产生了疑问,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组别 |
加入的物质 |
处理 |
温度 |
时间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甲组 |
淀粉液+2ml唾液 |
搅拌 |
37℃ |
10min |
|
乙组 |
淀粉液+2ml唾液 |
搅拌 |
80℃ |
10min |
变蓝 |
丙组 |
淀粉液+2ml唾液 |
搅拌 |
0℃ |
10min |
变蓝 |
请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上述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选择的变量是.
(2)操作时,兴趣小组成员用A、B、C三支试管各取适量且等量的淀粉液,用D、E、F三支试管各取2ml唾液.将D试管中的唾液倒入A试管定为甲组,E试管中的唾液倒入B试管定为乙组,F试管中的唾液倒入C试管定为丙组.搅拌均匀后将甲组、乙组和丙组的试管分别放入37℃、80℃、0℃的恒温保箱中10分钟.他们的操作有错误,请改正错误之处:.
(3)滴加碘液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
(4)分析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
(每空1分,共5分)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2、3两号试管(选填“可以/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色。
(3)设计3号试管这种处理的目的是证明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A.咀嚼 | B.唾液 | C.温度 | D.pH |
、某小组在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时做了如下实验: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用塑料管向石灰水里连续吹气多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⑴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不足之外主要是。
⑵你认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⑶经科学测定,获得以下一些数据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
吸入的气体中体积分数 |
78% |
21% |
0.03% |
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 |
78% |
16% |
4% |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和 的体积分数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是由于人体内发生了的结果。
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唾液及口腔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方案。
![]() |
1 |
2 |
3 |
4 |
|
处理 |
馒头块 |
0.5g |
0.5g |
||
馒头碎屑 |
0.5g |
0.5g |
|||
水 |
2ml |
2 ml |
|||
唾液稀释液 |
2 ml |
2 ml |
|||
条件 |
37℃保温5分钟 |
||||
碘液检测 |
2滴 |
2滴 |
2滴 |
2滴 |
|
实验现象 |
(1) 如果把2和4作为一组实验,目的是研究。
(2)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
(3)3、4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__。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第一次处理 |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绵羊 |
注射脱毒病菌 |
没有患炭疽病 |
注射强毒病菌 |
没有患炭疽病 |
乙组绵羊 |
不注射脱毒病菌 |
没有患炭疽病 |
注射强毒病菌 |
患炭疽病 |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种免疫是,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道防线。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