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透镜,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镜”、“远视眼”或“正常眼”)。
老师上完功率一节后,小红想测出自己从一楼到四楼的功率.现有如下器材:
A天平、B弹簧测力计、C台秤、D秒表、E电流表、F电压表、G温度计、H皮尺.
(1)请帮小红选择最合适的测量工具.(填序号)
(2)请帮她写出实验步骤并用物理量符号表示所测的物理量.
(3)请帮她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实验表格.
(4)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写出小红上楼的功率表达式.
小张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
(1)闭合开关前,应向端(选填“A”或“B”)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在开始测量时最小.
(2)测量过程中,某一次的电流值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值是A.这时,灯丝突然烧断,则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相同规格的灯泡,重测的数据如下表格,并绘出U﹣I图象如图丙的A所示.
电压/V |
0.5 |
2.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A |
0.10 |
0.16 |
0.20 |
0.23 |
0.25 |
0.27 |
电阻/Ω |
5.0 |
6.3 |
7.5 |
8.7 |
10.0 |
. |
平均/Ω |
8.1 |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小张求出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说出你的理由.(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4)另外一组同学用相同的器材和电路图也做这实验时,由于接线错误,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出的U﹣I图象如图丙的B所示.你认为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5)“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的实验.
海军迷小东想知道辽宁舰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把同一金属块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记录数据如下:
液体 |
次数 |
体积 |
A示数/N |
B示数/N |
浮力/N |
甲 |
1 |
0 |
5.0 |
2.0 |
0 |
2 |
一半 |
4.1 |
2.9 |
||
3 |
全部 |
3.2 |
3.8 |
1.8 |
|
乙 |
4 |
0 |
5.0 |
2.0 |
0 |
5 |
一半 |
4.3 |
2.7 |
0.7 |
|
6 |
全部 |
3.6 |
3.4 |
1.4 |
(1)表格中空缺的数据应为N.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有关.
(3)分析比较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可知:.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ρ甲ρ乙.(选填“<”、“=”或“>”)
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宜用(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固体.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如图甲所示,量筒中石头的体积是cm3;正确使用试电笔是图乙中的图(选填“A”或“B”);如图丙所示,闭合电路中的导线ab迅速向左运动,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