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透镜,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镜”、“远视眼”或“正常眼”)。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为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线所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的性质相同。
(4)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线处,这时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如图甲所示,是小亮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先后把烛焰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都不能接收到像,眼睛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像。
(4)把烛焰放在 点时,可以用眼睛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某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后,该同学做如下步骤:
(1)步骤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闭合开关S后,调节变阻器使R两端的电压成_____变化,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
步骤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变阻器使_____不变,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由表甲可归纳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由表乙可归纳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