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3. |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4. |
《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指出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 | 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小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 B.时先主屯新野屯大泽乡 |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扶苏以数谏故 |
C.遂许先帝以驱驰 |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A.“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君”指徐庶。 |
B.甲乙两段叙了同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物的不同凡响,后者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
C.“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
D.“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左右皆引试之。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共15分)
甲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2)陟罚臧否:▲
(3)悲守穷庐:▲(4)俭以养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刘禅和儿子的劝诫。 |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
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