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一一《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并划归广东省管辖。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举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给出你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世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21年,英国在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中包含了关于防止污染的规定。
1847年,英国在关于自来水厂的供水法中对水的保护做出了规定。
1847年,英国通过了《都市改善法》。
1864年,美国制定《煤烟法》,1899年制定了《河流和港口法》和《废物法》,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1876年,英国制定《河流污染防治法》。
19世纪的最后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多项森林保护的法案。并于1891年通过了《森林保护法》,授权总统可以把林地划定为国家公园或水资源保护区。
1913年,英国国会通过《煤烟防治法》。
1955年,美国通过了《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
1956年,英国制定《大气净化法》。
1957年,联邦德国通过了《联邦水利法》。
1960年,英国国会通过《噪声防治法》。
1960年,美国国会通过《多重利用持续产生法》。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自然保护区法》。
1965年,联邦德国通过了《空气净化措施法》和《建筑噪声控制法》。
1967年,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
1974年,英国制定了《污染控制法》。
——陈泉生《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曲格平《中国与西方环境法的发展评述》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环境立法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环境立法的发展特点。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一家能勤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9 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99 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次数基本情况
材料二作为台湾当局的“邦交国”危地马拉自1993年开始,每年度在联合国与他国一起签署有关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在中国政府多次敦促和警告之下,危政府没有改变态度。1997年1月10日,以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此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危政府许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1998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
——《建构和平——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1)否决权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情况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对危地马拉决议否决权的行使。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是活生生的上帝。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订立契约。 ……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法律和道德规范对主权者不应有任何限制。 ……主权者应该拥有的12项权力。其中,包括臣民如果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臣民还必须心甘情愿地声明承认主权者的一切行为,如果反抗就可能被杀死,主权者还有权决定财产权问题等。主权者的权威是绝对而不容置疑的。
——霍布斯 《利维坦》
材料二社会契约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共同体,使人联合,并在联合中保持每个人的自由。这样,人就放弃了天然的自由,而选择了约定的自由。出于理性的选择,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每个人虽与众人结合,却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 ……把个人的天赋权利转让给共同体,这种转让当然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这样的共同体人民才能服从,人民服从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服从自己的理性,因为公意是按照人的理性原则确立的。如果每个人都按公意行动,就保证了个人的自由。自由是按自己的理性做事,国家的职责是执行公意,所以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而主权便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统治权力。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霍布斯的主要观点。( 5 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卢梭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 10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唯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