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89年和1990年的两次民调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来自日本的威胁更严重。在此背景下,199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与梅雷迪思·勒马德合著《下一次美日战争》。上述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①苏联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
②日本实力的增强
③美日联盟关系事实上已经终结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制定了一套经济政策: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定,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些政策
A.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复苏发展 |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
C.使凯恩斯主义退出经济主流地位 | D.凸显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921年春,农村和城市的饥荒表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荡积聚着对苏联政权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了反苏联政权的骚动和暴动。这一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 |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
C.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 D.同盟国对苏俄武装干涉 |
这一时期的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他们已有更进步的业务手段,如复式薄记、汇票、商业信函和保险。“这一时期”是指
A.中世纪的早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工业革命时期 | D.十九世纪晚期 |
1701 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了明确规定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教徒外,还规定以后法官的 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国王所作的一切 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法案没有实现的是
A.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 | B.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 |
C.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 D.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 |
在罗马共和国末期,法院判决的执行不容许当事人自力处理,而必须由原告在判决宣告三十日后,带同被告到庭,向法官提出“执行判决”的申请。这时,如被告对判决提出异议,法官还须当作为异议之诉重新提交法庭审理,而不许原告直接用拘押式程序强制被告执行。这体现了诉讼中的( )
A.公力救济原则 | B.不告不理原则 |
C.形式主义原则 | D.公开审判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