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让我们一起回顾人类社会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
【古代典范 蓝色文明】
材料一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的方式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摘自北师大版八下《历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希腊哪一城邦的民主政治?在这一城邦拥有最高权力的机构是什么?这些措施都是谁当政期间采取的?
【宪法制定 人民民主】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肆意践踏 民主法制】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发扬民主 健全法制】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颁布的两部法律文件。
(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法制中国,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14分)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一些分裂、混乱的时期,但总会走向统一。这些统一的王朝总会采取一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
A 组同学拿到的是一段文字: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B 组同学拿到的是两张图片,如下图:
C 组同学拿到的是视频材料,主要内容是西藏如何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请回答:
(1) A 组同学研究的是哪一个封建王朝?“这种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2) B 组同学研究的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3) C 组同学研究的是哪一朝代?当时管辖西藏的是什么机构?
(4)综合三组同学研究的内容,请你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他回到长安后,以亲身所闻写成一部什么书?
(2)鉴真去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什么寺院,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 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一时期那一地区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3)材料三记载的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相权和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A地(大运河的最南端,我们现在称之为杭州)。战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大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并点燃炭火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战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之后被分到B郡担任一个官职。张三为答谢老翁,送他一套景德镇瓷茶具;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1)A地指的是哪?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座城市?C地是指哪里?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与其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有谁?
(4)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最重要的两个科目是什么吗?
(5)上述材料中有多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至少找出2处,在文章中用______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