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问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B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
(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 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②历乱:烂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2)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 ,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