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电阻断路 | B.电流表坏了 | C.滑动变阻器短路 | D.电阻短路 |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为达到实验目的,滑动变阻器除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 的作用.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应把变阻器滑片向 (填“左”或“右”)滑动,同时眼睛盯住 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5)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导体两端
(5分)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格所示: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两根电阻丝;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现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题图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
(2)要进一步研究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就需要测量导体的电阻,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连接和示数如图所示.但通过观察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这样会导致实验误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4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
结论:。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4)如图乙、丙所示,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小明和小红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电阻”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均标有“2.5V”字样,所用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相同。
(1)小明按图(a)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闭合开关后,三个电表的示数如图(b)、(c)、(d)所示,则他们所用的电源电压为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Ω。
(2)接着小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观察到滑片恰好在变阻器的中点上,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多少?,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3)小红连接电路时只用了图(a)中的V1,没有使用V2,连接的实物图如右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经检查,是由于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实物图中将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透明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日常生活中的镜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盐水(如图17甲所示)的总质量为65g,然后将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如图17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接着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17丙所示,则此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