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领导人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2日至4月1日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是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凤凰国际在线
材料二 中国乃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习主席一行与西方系列对话及活动展现了中欧两大文明的魅力。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了起来。
材料三 习近平在巴黎的演讲中熟谙伏尔泰、卢梭、萨特、司汤迭、雨果等作品,因熟悉人类思想和精神遗产而深邃和高屋建瓴,举座皆为之震动并热烈喝彩。
材料四 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还希望:“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能够受邀出访欧洲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列举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两例。
(2)在西汉时期,一条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连接了古老的东西方文明,这条陆上要道是指什么?它的东方连接了西汉帝国,西方连接欧洲的哪一国家?
(3)18世纪,伏尔泰等思想家在法国掀起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叫什么?中国近代史上受其影响并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4)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和欧洲国家“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材料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3)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请回答:
(1)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2) 当时中日友好交往的中国使者是谁?他做出了什么贡献?
(3) 日本民族是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而强盛起来。日本第一次向谁学习进行了首次改革?请说出此次改革的名称、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读《6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拜占廷帝国又称帝国。
(2)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地处洲和洲分界处,沟通了海和海,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 由图可知拜占廷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被西亚的哪个国家所灭?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读下列材料:……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第45条,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收取其田的佃金,而后阿达得(雷雨洪水之神)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仅应归之农人。第96条,倘自由民从塔木卡(大商人)借谷或银,而无谷或银以还债,则彼得在证人之前将彼所有任何之物交还塔木卡,塔木卡不得拒绝,应接受之。
请回答:①分析各法律条文维护了什么人的利益?
②如何评价该文物的历史价值?
某班同学在学习了《“秦王扫六合”》后,自己设计了这样一张“诏书”。
(1)“诏书”展示了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将“诏书”方框中的序号部分补充完整。
① ②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④
⑤文字 ⑥ 焚书 ⑦长城 ⑧
(2)秦始皇自以为推行了这些措施后,他的江山就可以千世万世统治天下了。但是最终秦朝仅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什么?首先敲响秦朝覆亡丧钟的是哪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