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浴加热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浴加热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1号是 ,
2号是
(2)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试管 ,2号试管 。
某同学对“发酵现象”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编号 |
纯净水 |
白糖 |
发酵粉 |
瓶口处理方式 |
l号瓶 |
400ml |
10g |
1g |
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 |
2号瓶 |
400ml |
10g |
不加 |
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 |
编号 |
2天后,实验现象 |
1号瓶 |
不断冒出气泡,气球膨大 |
2号瓶 |
不冒气泡,气球不膨大 |
(1)加入白糖的目的是: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2)2号瓶在该实验中起作用。
(3)1号瓶气球膨大,说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
(4)用手分别握住l号瓶壁和2号瓶壁,感觉l号瓶温度明显高一些,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释放了。
(5)取下套在l号瓶口的气球能够闻到酒味,这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
(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产酒量随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的曲线是()
扦插时往往要对适宜扦插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使其更易成活。请你以月季为例,设计一实验方案,探究月季茎段下方的切口,怎样处理。
才更易成活。
(1)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做出的假设是;
(3)方案:a:
b:
c:
(4)结论:。
某学校两位同学对校内落叶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落叶。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树叶分甲、乙两组(树叶上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潮湿):
①将甲组放在无菌土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②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③将甲、乙组都灭菌处理,甲放在无菌土中,乙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请回答:(1)树叶上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潮湿,目的是什么?
。
(2)请说出第三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
(3)那个方案最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方面的问题:
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
①海尔蒙特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柳树获得的74.6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根据你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填“是”或“不”)确切。
②在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干重减少90g,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部分被植物吸收了。
⑵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馒头的形状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适量碎屑 |
||
是否加唾液 |
2毫升唾液 |
2毫升清水 |
2毫升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充分搅拌 |
||
水浴温度 |
37℃ |
0℃ |
100℃ |
||
碘液 |
2滴 |
①从1、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分析,唾液中的,可以使淀粉的性质发生变化。
②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适宜的温度为什么是37℃?。
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
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
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2)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
(3)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4)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会发现培养皿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5)真菌的结构包括、、、四部分,根据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两类。真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细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