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 (2)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 (4)牺牲玉帛:
翻译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
D.始龀,跳往助之 |
王终遣之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 ;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 。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②盆缶 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④.于是秦王不怿 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 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秦御史前书曰
④秦王怒,不许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 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 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恽曰:"粤寇洪秀全起事,自称太平天国,君不知耶?"麟曰:"晚生今仅二十余岁,贼之事,何能知之!"恽曰:"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
(选自《新世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B.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C.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D.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3)"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针对麟某,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②既克,公问其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老师肯定了小红。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戚继光 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 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 ④,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 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 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 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