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____________运动。这样测出的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⑵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①分析序号____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成_____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②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_________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金属圈伸进水袋再拉出,金属圈内形成一个薄薄的水膜,晃动金属圈,水膜没有破裂,原因是 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少量红墨水,过一会儿,整个水球都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的电阻,被测小灯泡的正常发光的电压为2.5V。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20Ω 0.5A)、R2(50Ω 0.5A)、R3(500Ω 1A)。

(1)实验前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灯泡都不亮,电压表的示数接近6V,而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0,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2)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小明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为_______Ω。在多次测量中,小明还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灯泡的电阻测量完毕,小强用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更换电路中的灯泡,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则小明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选填“R1”、“R2”或“R3”)。若某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为21Ω, 则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

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电压表、五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6Ω、8Ω、12Ω、16Ω、20Ω)、滑动变阻器(1A 20Ω)、开关、导线若干.

(1)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更重要的作用是
(2)电路连接后,小华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超过其量程,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A.立即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右端 B.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改为15V
C.断开开关,检查定值电阻是否发生断路 D.断开开关,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发生短路

(3)排除故障后,当定值电阻阻值为6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V.若将定值电阻阻值换为8Ω时,则应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移动,才能完成第二组数据的测量.
(4)测量第三组数据时,小华想换用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你认为可行吗?.若想完成接下来的实验,还可换用阻值为Ω的定值电阻.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滑,电压表示数变大)
(2)下表是某同学完成的实验记录,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值如图乙所示,电流大小为A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3
0.6
0.9
1.2
1.5
1.8
电流I/(A)
0.08
0.15
0.23
0.30

0.45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t/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t/℃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总结出水温随时间下降的规律是:;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的冷却效果较好,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