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共授奖8位科技专家、318项成果和1个外国组织。我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原先从事基础物理研究并卓有成绩,但1960年底响应国家需要,义无反顾地转向氢弹研究,并为此隐姓埋名28年之久。他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但获奖后仍认为“成功的背后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单位,说明了什么?
(2)于敏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立志成才有哪些启示?
背景材料:《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强调:“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前提下,使各民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产方式、技术技艺、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2)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4年是吉安市“创国家卫生城市”关键的一年,某中学全体学生每周定期参与清扫大街的任务,这是一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社会的行为。据此,七年级各班思想品德课举行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社会的人”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社会化的最高境界。但小李认为:只有名人伟人才能服务、奉献社会,达到这一最高境界。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
2010年2月20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是: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1)你如何看待沈浩的行为?
(2)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材料一: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的致辞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改革创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
材料二;2015年1月1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推动万众创新,关键是深化改革,核心是人才建设,重点是创新要实。
请问: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我国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
(3)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4)青少年怎样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回顾2014年工作时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面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材料二: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过去一年,我国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形势下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