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和平发展
在时政探讨课上,小宇搜集到如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
资料一: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资料二:2015年1月27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必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韩、中澳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机遇,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针对以上资料,同学们议论纷纷,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小宇同学作出正确的解答。
(1)请你简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请你为我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献计献策
(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能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哪些贡献?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说明(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信息一:2010—2014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数据

注: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要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1)根据信息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信息二:经济新常态被称为是更高层次改革开放,它一靠制度设计,二靠科技创新。如近年来,国家简政放权、设立上海自贸区都是制度设计的重大举措;另外,2013年,我国同样的资源投入,所产出的财富是1978年的3倍,就主要是科技创新的结果。
(2)请运用八年级下册《复兴中华》的相关知识,谈谈经济新常态要破茧成蝶为什么要依靠科技创新?
信息三:针对新常态,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3)分析信息三体现了我国哪一重要指导方针?信息三是如何体现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的?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一生获奖无数,但他为了中国核武器研究“隐身”长达三十年,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始终没有退缩放弃。他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为了国防科研事业奉献一生,最大动力便是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于敏院士的事迹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启示?

关注新常态,创造新奇迹
材料一:2015年5月2日,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和他的“黄金搭档”芒格盛赞中国经济取得成就,并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巴菲特说,中国用四五十年的时间做了美国两百年的工作,是个“奇迹”。他认为中国“找到了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这次会议上,“新常态”被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新阶段、新形势的大幕正式拉开。
材料三:漫画《帮扶》

(1)你认为“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是什么?我国坚持“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的总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谈谈你的理解。
(3)材料三中的漫画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4)请你为我国在“新常态”下继续创造“奇迹”出谋划策。

学习凡人善举,争做有用人才
材料一:2015年2月27日晚,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基层一线的人们,用默默的坚守、不变的信念、朴实的话语,一次次湿润着我们的眼睛,激发着我们的共鸣,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有力地诠释了至情至性、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氢弹之父”、“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1961年被国家选派参加氢弹理论预先研究的时候,他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带领的科研队伍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围,潜心研究,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的重大突破。他以其学术贡献令后辈高山仰止,更以平和善良的性格赢得身边人的爱戴。
(1)以于敏为代表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哪些优秀品质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
(2)请你谈谈像“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这类活动的意义。
(3)学习“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事迹,你打算怎样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提升网络素养,树立法治理念
材料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互联网+交往,涌现了QQ、微信等社交平台。据一项调查显示,微信已成为青少年最常用的新媒体交流工具。在使用微信时,有41%的受访者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59.4%的受访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这在不经意间造成了隐私安全问题。
材料二:近日,网上疯传的“暴打女司机”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舆论纷纷谴责男司机的暴行。然而,当了解到事情缘由是女司机突然变道“别”男司机后,舆论出现急速逆转:在某网站发起的调查中,33万多名网友认为,“女司机违反交通法规强行变道,应该被好好教训”。与此同时,部分网友开始“人肉搜索”女司机,女司机的身份证信息、名下车辆状况、违章情况、婚恋情况等均被曝光。
(1)请你结合材料一再列举一例并为青少年使用微信提出恰当的建议。
(2)你认同划线部分的观点吗?为什么?
(3)网友“人肉搜索”涉嫌侵犯女司机的什么权利?我们应如何维护这一权利?
(4)你认为怎样避免材料二中的行为再次发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