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氮化铝(AlN)陶瓷是一种类金刚石氮化物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最高可稳定到2200°C,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抗熔融金属侵蚀的能力强,是熔铸纯铁、铝或铝合金理想的坩埚材料。工业用氮化铝(AlN)产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杂质。现要通过实验分别测定氮化铝(AlN)样品中AlN和Al4C3的质量分数(忽略NH3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溶解)。
(1)实验原理
①已知Al4C3与硫酸反应可生成CH4,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AlN溶于强酸生成铵盐,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氨气,请写出Al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3)实验过程
①连接实验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yg,滴定管的读数为amL。
②称取xgAlN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塞好胶塞,关闭活塞K2、K3,打开活塞K1,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____(填化学式),与锥形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③待反应进行完全后,关闭活塞K1,打开活塞K3,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 _______(填化学式),与锥形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④打开K2,通过打气装置通入空气一段时间。
⑤记录滴定管的读数为bmL,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zg。
(4)数据处理与问答
①在上述装置中,设置活塞K2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若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则所测气体的体积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Al4C3的质量分数为 ____,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 ▲ 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
验证猜想Ⅰ |
步骤①:取少量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 |
▲ |
▲ |
步骤②: ▲ |
▲ |
含有Fe3+ |
|
验证猜想Ⅱ |
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 |
▲ |
含有两种气体 |
【问题讨论】
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猜想Ⅰ的所有探究,请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 。
(福建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检测,化学,22)(1)用5.0mol/L的NaOH溶液配制2.0mol/L的NaOH溶液时,下图所示的仪器中,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将导致实际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编号) _ _。
①准确取出的浓NaOH溶液在空气中露置时间过长;②用量器将浓NaOH溶液直接加入容量瓶,缓慢加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③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④用于稀释NaOH溶液的仪器未洗涤。
(安徽省芜湖市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16)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
(1)其中标示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填写编号)
(2)由于操作错误,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填写编号)
A.实验室制乙烯测量混合液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与烧瓶底部接触
B.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所得溶液的浓度
(3)称取10.5g固体样品(1g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g。
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
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
(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图学习小组甲、乙所示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试管A中盛有无水乙醇,B中装有Cu或CuO(用石棉绒作载体),C中装的是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⑴甲中B内放置的是; 乙中B内放置的是。
乙向试管A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甲乙装置中A试管为什么都要水域加热:。
⑶甲中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在实验过程中试管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从液面逸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