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选自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52-1965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示意图

材料四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表格,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国家颁布的什么法律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一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材料中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宁市一公司职员2015年"五一"假期经历
第一天:坐汽车去那拉提大草原领略草原风光。
第二天:从那拉提坐飞机去乌鲁木齐探亲,在飞机上喝了一杯可口可乐。
第三天:在乌鲁木齐友好商场购物,购得"阿迪达斯"T恤一件。下午坐火车回伊宁市。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1)材料一中出现的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他喝可口可乐、买"阿迪达斯"T恤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的图片内容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一中的场景与当时世界上的什么事件有关?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请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两例)
(4)根据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作用的认识。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新时代"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杂志发行后的十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邓小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将下列与邓小平有关的内容补充完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会后,党和政府着手实施此项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为主的责任制。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如今, 已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我国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的社会主义。"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理论,并提出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政治主张或口号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① ②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家在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请打(√),不可能的打(×)
①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②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
③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④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3)中国梦,就是中华儿女的强国梦。请你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30多个
15亿人口
3000余万
3400多亿美元


(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来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2)《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此后,签署宣言的国家加强了政治上的互相合作,军事上的互相配合。请各举一史实。
(3)中国史《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试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
(4)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请谈谈你的看法。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工业化】
材料一

(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材料二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文明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布恩那个制造"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主要发展什么?
【西方工业化】
材料三 200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次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那次革命,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4)材料四中"电灯照明"、"飞机在空中翱翔"分别得益于谁的发明?
(5)综上所述,指出中西工业化的途径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