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题:
郑伟安,他以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小木匠的身份,凭借自学一跃成为上海市第一名取得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面对荣誉,他又接受了新的挑战:刚毕业一年的他被派往法国某数学研究所进修。在那时,面对教授的怀疑,他选择了随机微机分几何这一新兴课题,他坚定地说:“我相信这门课对我们今后有用,我同样相信我一定能学好它。”经过刻苦钻研,他终于取得了好成绩。他的成功,使他又获得了攻读法国国家博士的机会。经过又一次拼搏,论文评审委员对他的论文作出了“非常可敬”的评语,他的成功,体现了自尊自信的优秀品质,也为国家赢得了尊严。
(1)自尊自信在郑伟安成才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他的成功“也为国家赢得了尊严”是意思?
消法修改
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这是该法实施近20年来的首次大修。新法于2014年3月15日开始施行。修改后的消法增加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之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赋予了网购消费者"后悔权";根据修改后的消法,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等。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提醒经营者应怎样赢得市场?
2013年度"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夫妻俩,分别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大山深处乡村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所学校。两座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小时的山路,夫妻二人,隔山相望,一周见一次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农村孩子的未来,让大巴山深处飞出了金凤凰。
阅读材料,根据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且就这种精神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列举一例。
(3)他们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
关注校园生活 学会正确选择
"初中生是否可以携带智能手机进学校"一度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并分别列举了如下事实:
【问题探究】(1)你支持上述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如果你对上述两个观点都不支持,请写出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出谋划策】(2)享受科技成果,营造放心、安全的移动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你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的角度分别提出一条预防学生沉溺于手机的建议。
关注自身问题 安全快乐成长
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某校邀请各界人士召开了"我与孩子共成长"座谈会。请你就会上提到的问题,写出解决办法。(请任意选取三个作答即可。)
老师:我最担心同学们的应急避险能力了。上次上课时,突然进行火灾疏散逃生演练,很多同学不知所措。
面对突发火灾,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警:有些学生遇到暴力侵犯,又一时无力制服歹徒时,往往会放弃努力,任人宰割。即使出现逃脱机会,也想不出具体办法。
我至少可以尝试两种机智脱身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长:家风,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当前这种家族的传统风尚、作风,却不被孩子们重视。
我也"晒一晒"我家的家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民:学习知识很重要,学以致用更重要。比如,能为治理"烧烤摊扰民"难题出几个好点子,比记住多少"死知识"都管用。
我给政府管理部门出两个好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近10%,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9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之一。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⑴材料一中所列举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一中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
⑶材料二中提到的"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