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依据材料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
(2)依据材料指出“欧洲国家的共性”有哪些?二战以来欧洲在经济方面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己达到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倍。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也迅猛增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到1996年底累计己达3.2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1)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
(2)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并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我们不能只有有所的,也要有所风险;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形势?
(2)用自己的话扼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举世瞩目的中国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于2010年10月31日晚上8时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是中国在世博会上给世界的最后印象。回首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历史变迁,再现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曲折的复兴之路。
材料一: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派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材料二: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几经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吹响了新文化运的号角。1919年6月3日以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9月1日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北京编辑部被取消,改由新青年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
材料三: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探寻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之路,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革命道路历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始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洋务哪一口号?结合材料,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传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记载了上海发生的哪几件大事?
(3)材料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国共合作到独立走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曲折斗争?

近代化(现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社会法 制 化 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探索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10年是孙中山(如右图)逝世85周年,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海峡两岸都展开了纪念庆典活动。简要概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贡献(1—2例即可)。孙中山临终遗言“革尚未成功 ”的依据是什么?海峡两岸将举办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2)、国共两党是怎样应对“魔爪”的凶残?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自中日之间发生撞船事件后,有人主张“抵制日货”来表达反日情绪,你是怎样看待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5分)
材料二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材料三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年
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74年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年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81年
希腊成为成员,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1993年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年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3)根据材料指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