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集邮吗?别看小小的邮票却是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20世纪回顾》邮票(1套8枚)中的三枚。这套邮票以票中票形式再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形象辅以相应的历史事件设计在同一枚邮票上,使其更具有纪念意义。请你根据邮票提供的信息,用80-150字的小短文叙述一下伟人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事件之间的联系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一反应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材料二:如图
据材料二,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
材料三:2012年台湾“总统”选举昨天举行……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领先对手近80万票赢得选举。……对于选举结果,马英九表示“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这是台湾人民的胜利”。而岛内媒体评论认为,马英九胜选连任是“九二共识”的胜利,并对未来两岸关系表示乐观。
——2012/1/15 6:43:24 台海网
(3)“九二共识”是何时由那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内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如图,下列年代尺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新中国的历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领导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2)在字母A、B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和挫折?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和挫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字母C代表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时期?为进入这一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4)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党章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做了怎样的规定?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如图,西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仔细阅读下列有关西藏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材料一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中的首席代表是谁?
(2)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乃东县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样翻身得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克松村现有202户、1700人,每户都盖了新房,每两户就有一部手扶拖拉机,全村还有100台小型收割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器设备,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3)索朗顿珠所说“民主改革”使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的体现?藏民“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是我国实施的哪一制度得以保障的?
探究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改革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伴。数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相互更替、影响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历史上进行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以郡县制为重点的封建改革家是谁?这次改革对秦国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2)改革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吸收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制度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改革具有这种性质?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7世纪日本或8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请写出他们的名称。当时日本力主改革的大臣和西欧的宫相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日本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谈一谈你的感想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