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布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14日,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材料三: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选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⑴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中?在这次事件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本国议会通过了一部什么文献?这部文献的颁布具有什么影响?
⑵材料二中“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中,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指什么历史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在“艰苦地打了8年”的战争中,转折性的战役是哪一次?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
(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材料二

材料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四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并说出它们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3)材料四中的士兵们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将会面对哪些新式武器?
(4)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四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5)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有何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这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烟味,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这种机器首先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
(2)任举一例至今我们都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恩惠”,联系自身谈谈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
(3)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讲话
(1)文字是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下图文字体系出自哪个国家?有什么特点?

(2)文明交流中互相学习必不可少,根据中古日本的历史,举例说明学习如何推动文明
的发展。
(3)综合本题所述,你有何感想?

“古代文明的每一个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但我们应该承认它们还具有某些共性。”——斯塔夫里阿诺斯
(1)结合所学知识,上古亚非文明在自然地理环境上有何“共性”?
(2)古代两河流域有着独具特色的奴隶制文明,有一部法典是其典型代表,这部法典哪一国王制定实施?在世界历史中又有何地位?
(3)中古时代的欧洲,建筑体现出文明的“个性”,下图建筑始建于何时?其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4)面对世界各种文明的共性与独特的个性,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经常的交往一般都是通过和平的途径。生产技术、各地特有的物产、艺术品以及文字、科学知识、思维、宗教信念等,都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而直接、间接的交流。暴力交往不可能成为经常采取的方式,它是间歇性的,具有破坏性的,但一次猛烈的冲击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对封闭状态的重大突破
——《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总结《马可·波罗游记》与15世纪欧洲航海事业有何内在联系?并根据材料一指出划线部分“新时代”的涵义。
(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举例说明材料三中“暴力交往……是对封闭状态的突破。”
(3)根据材料三概括:历史上人类文明交流有哪些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