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他的观点表明( )
| 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
|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
| 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
|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不能说明
| A.北方长期战乱,货币具有物物交换的特点 |
| B.河西走廊和两广地区发展外贸,故以贵重金属为货币 |
|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
|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成王是天下共主,其盟约会长期遵守 |
| B.成书年代分封制尚稳固 |
| C.周公辅成王体现了宗法制原则 |
| D.周公与大公政治地位相等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正确的历史结论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
|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 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先定论”的主张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美国的创始人之一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主要表达()
| A.美国的政体选择不当 |
| B.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调整 |
| C.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不足 |
| D.美国内忧外患,执政党面临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