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洒到桌面上起火后,用湿布立即扑盖的目的是
A.降低温度 | B.隔约空气 |
C.既降低温度又隔绝空气 | D.吸走洒出的酒精 |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是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口号。下列说法与化学年口号不相符的是()
A.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矿物资源和能源 |
C.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
D.毒馒头与瘦肉精事件说明化学品的危害,我们应该拒绝一切化学添加剂的使用 |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油裂化 | B.煤的气化 | C.石油分馏 | D.煤的干馏 |
在温度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CO(g)+2H2(g)CH3OH(g) ΔH=-90.7 kJ/mol):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投入量 |
1 mol CO、2 mol H2 |
1 mol CH3OH |
2 mol CH3OH |
CH3OH的浓度(mol/L) |
c1 |
c2 |
c3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放出a kJ |
吸收b kJ |
吸收c kJ |
平衡时压强(Pa) |
P1 |
P2 |
P3 |
反应物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c3B.a+c/2<90.7 C.2P2>P3 D.α1+α3=1
某溶液中仅含有Na+、H+、OH—、CH3COO-四种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溶液中离子间满足:c(CH3COO—)=c(Na+)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
B.该溶液中一定满足: c(CH3COO—)>c(CH3COOH)>c(OH—)>c(H+) |
C.溶液中四种离子之间可能满足:c(Na+)>c(OH-)>c(CH3COO—)>c(H+) |
D.若溶液中的溶质是CH3COONa和CH3COOH,则溶液中离子间一定满足: |
c(CH3COO—)>c(Na+)>c(H+)>c(OH—)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将得到的沉淀分离出来,再加水可重新溶解。 |
C.等体积的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Mg反应,HA放出的H2多,说明酸性:HA>HB |
D.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后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