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共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 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①片面、浅陋。②盘缠。③详细。④差不多。⑤孔子的弟子。⑥ 勤勉,努力。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余(假:假如)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地方区域等)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D.若既不出(户:门)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敢出一言 B.夫孔子之圣 C.俯身倾耳 D.光先帝遗德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
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注】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按:巡行、巡视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如:遵从、依照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张:张大、扩张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率:表率、楷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一以宽和为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 ①议徙凉州兵于成都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 ①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②则与一生彘肩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时翔“善审机要”的一组是
①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②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③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④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
⑤汉兵皆土著,奚代为?⑥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B.时翔到晋江任职后治理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
(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河滨之渔者争坻②。,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
然别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日:“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甽 (quǎn) 亩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边的水沟;②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窳(yǚ):粗劣不结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畔:田地的边界
B.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鬻:卖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已:消除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说:说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期年而器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其人弗能应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乃躬亲,不亦无术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马乃褥过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⑥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
(2)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3)令朝至暮变,薯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用:因为
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忧:指父母的丧事
C.会俺答犯京师会: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报:报复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適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亡:逃跑
B.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阴:暗地里
C.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将:率领
D.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亲戚:亲属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以勇气闻于诸侯
B.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将兵围楚之灊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光伏甲士于窟室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由也为之,可使足民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建议吴王攻打楚国,由于公子光的阻挠,吴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B.公子光认为夷眜死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王位,所以谋划让专诸刺杀了王僚,自立为王,也就是阖闾。
C.吴王僚的两个弟弟率领的吴国大军被楚国断了后路,难以及时回国,这给公子光谋刺王僚带来了最佳时机。
D.伍子胥知道,有公子光在就无法依靠王僚复己之仇,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好让公子光早早完成内志,这体现了伍子胥的远见卓识。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旧交
B.时女弟许王适:出嫁
C.即遣内侍钱赎还辇:人力车
D.太宗虑京城狱囚系 淹:滞留,久留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
①屡得升殿奏事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