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建国65周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据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古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和“伍子胥三天白头的传说”。这两个故事说明
①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④要积累正确的意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恩格斯指出:“全部的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论断反映了
A.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成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之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 |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的发展道路 |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