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唐代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 |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 |
B |
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
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
C |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
带动了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 |
D |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
美国赢得了独立,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 |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B.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C. |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D. |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 |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
B. | 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C. |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
D. | 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 |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 B. |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
C. |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 D. |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 |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 B. |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
C. |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 D. |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B. |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
C. |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 D. |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