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 C.甲乙错,丙丁对 | D.甲乙对,丙丁错 |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尚书·禹贡》记述了大禹划分九州的传说,九州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 |
| B.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进行监察 |
|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各州仍有拥有一定的国家主权 |
| 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划区仍存在 |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在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 年份 |
苏联 |
美国 |
其他国家 |
| 第一年 |
30 |
21 |
49 |
| 第二年 |
41.3 |
0.4 |
58.3 |
| 第三年 |
51.759 |
0.003 |
48.238 |
A.解放战争时期B.建国初期
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
下图是《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
| A.辛亥革命爆发 | B.解放战争爆发 |
|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 D.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 A.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 | B.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
| 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 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的思想出现了反应,按其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②“立国之道,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士橹”
③“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④“今日中国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之后,必将日寻干戈.……何以能变法救民。
| A.①②④③ | B.②④①③ |
| C.②①④③ | D.④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