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反对分封制 |
C.改革中央官制 | D.建立中央集权制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