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下列对文中面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译文: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宗韦庶人,京兆万年人也。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嗣圣元年,立为皇后。其年,中宗见废,后随从房州。时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自杀。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所生懿德太子与永秦、永寿、长宁、安乐四公主,安乐最幼,生于房州,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
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尊号为应天皇帝,后为顺天皇后。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又欲宠树安乐公主,乃制公主开府,置官属。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又广营第宅,侈靡过甚。长宁及诸公主迭相仿效,天下成嗟怨之。
神龙三年冬,帝将亲祠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云:“皇后亦合助祭。”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钦明又欲请安乐公主为终献,迫于时议而止。
神龙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以观烧灯。又放宫女数千,夜游纵观,因与外人阴通,逃逸不还。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后与从兄韦温定策,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召诸府兵五万人屯京城,分为左右营。然后发丧。少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时京城恐惧.相传将有革命之事,人情不安。临淄王率万骑自玄武门,至左羽林军,斩将军及中郎将于寝帐。遂斩关而入,至太极殿。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与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遣万骑诛其党与韦温、温从子捷,及韦氏宗族,无少长皆斩之。枭后及安乐公主首于东市。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
(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常:固定不变的
B.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异:以……为异
C.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微:秘密地
D.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敕:发诏书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韦后专擅朝政的一组是
①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②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
③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④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
⑤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⑥后与从兄节温定策,立温于重茂为皇太子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宗被废、发配到房州期间,中宗很害怕,一听说有朝廷使者到来,就想自杀,经过韦后劝说安抚,才勉强活下去。
B.中宗非常宠爱安乐公主,专门为她设立了公主府,并安置专员。安乐公主恃宠而骄,大修府邸,奢靡无度。
C.神龙四年正月十五,中宗与韦后到集市去赏灯。有几千宫女被放出宫,纵情赏玩后,这些宫女竟然同宫外人暗中勾结,私自逃跑。
D.中宗死后,临淄王发动兵变,率领部队闯入宫中,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韦后和安乐公主还分别被追贬为庶人和悖逆庶人。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
译文:
(2)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
译文:
(3)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与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
译文: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选自《金圣叹先生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质: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诚: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矫:假托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就能维护国土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译: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届福建泉州高三毕业质检)
游君山记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④。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泠,不成寐。
晨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节选自《珂雪斋集》)
【注】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日甫出甫:才 B.极有野趣极:非常
C.穷雕镂之巧穷:穷尽 D.趣别山灵趣:趣味

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
(2)昔米老⑤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州有大狱狱:案件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趋:赶赴、前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命以自随   收其利以资军用         
B.王师衄于君子馆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C.又为河北转运副使  湘为田重进划谋       
D.夜二鼓,率兵而南即掩击而尽擒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3分)。
②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每小题3分)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统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③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赵憙慕其志慕:仰慕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谢:推辞
C.雉方将雏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望:责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②亲瞿然而起
B.①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②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C.①还府,具以状白安②三年,以老病策罢
D.①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②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几十位官员,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2)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
(3)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