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1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B是 ;C是 ;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
(2)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 过程产生,产生CO2的总反应式 。
(4)下图为某蔬菜基地测定的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曲线a中,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______ (深或浅)。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表示有关的结构, B、C、为激素,请回答问题: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A中的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的[ ]
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2)饭后,人的血糖浓度增加,依靠B降低血糖浓度,B的化学本质是,其作用机理是。
(3)该图反映出人体可通过方式调节生命活动。该调节方式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
调节。
小麦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F2出现矮杆抗病的概率是,
(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方法,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用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叫,其优点是。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
性状 |
甲 |
非糯性抗病花粉粒长形 |
乙 |
非糯性不抗病花粉粒圆形 |
丙 |
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 |
丁 |
糯性不抗病花粉粒长形 |
(1)若采用花粉粒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颜色形状及数目,预期花粉粒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为。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在该组合产生的F2中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关的概念:
(1)填写有关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由A、T、C参与构成的①和⑥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多少种?
(3)②发生的场所主要为 ;③发生的场所为 。
(4)在动、植物细胞的(填一种细胞器)中也有①物质,可以进行②③过程.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野生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下培养皆为长翅,35℃条件下处理6~24 h后培养得到残翅(已知野生果蝇皆为长翅)。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请你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你的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1)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验证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甲: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乙: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你假设中与性状有关的基因属于________基因。(“甲”或“乙”)
(4)你认为基因、环境因素、性状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