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信息包含( )
①讥讽清朝腐败无能 ②策划共同瓜分中国
③反映列强侵华野心 ④同情中国所受遭遇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
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 B.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
B.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 |
D.“会议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无条件自由选择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 |
该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的摘抄,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
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章太炎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梁启超 |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