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 A.修筑铁路 | B.创办报刊 | C.放映电影 | D.开通电话 |
《民国日报》社评《勉青年三事》(1946年) 中称:“五四运动最显著之政治目标,为反军阀反封建之运动,五四运动在当时虽无赫赫之功,然其结果,军阀以倒,封建以除,此不能不归功于发轫者五四运动。”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五四运动在当时没有取得胜利成果 |
| B.五四运动启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方向 |
| C.五四运动直接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
| D.五四运动是反封反帝的爱国运动 |
下图是1867年英国政府对选举名额进行部分调整的统计示意图(部分)。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核心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重视贵族选举权的分配 | B.英国大型城市获得更多选举名额 |
|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选举严格 | D.英国根据经济发展调整选举 |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又《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 B.耕织结合 |
| C.封闭而落后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体现作者主张()
| A.“勿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 B.“天下为主,君为客” |
| C.“存天理,灭人欲” | D.“空谈误国,经世致用”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剧变时代(如下图)。据图可知,它反映的本质内容是()
|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
| B.宰相制度彻底被废除 |
| C.明清时期的内阁地位呈现下降的趋势 |
| D.中央决策机构逐渐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