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从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的基本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把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然后转动__   ______,把高倍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中央,在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最后调节__________________,把物像调清楚。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p”,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
(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
(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用消化处理。
(4)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5)已知癌基因X过量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作为探针。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

1999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一健康女婴,她是我国第三代试管婴儿,父母身体健康。婴儿的母亲7年前生下一男婴,孩子一岁后发病。最后死于脑出血,5年后,她第二次怀孕6个月时,到医院抽羊水及脐带血诊断,发现胎儿是男孩,而且是血友病患者,于是做了人工流产。夫妇二人最后来到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了7个可做活体检查的胚胎,并抽取每个胚胎l~2个细胞进行检查后,选择了两个胚胎进行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根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相同之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B和b表示正常基因和血友病基因,则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该夫妇再生一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
(3)医生抽取活体胚胎的1个或2个细胞后,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判断早期胚胎的性别,你认为医生应选用____________性胚胎进行移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已能够选取最理想的胚胎,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或_______。自然状态下,出现这样胚胎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该实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你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2)另一同学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用字母a. b. c. d 及 >. <. = 符号回答)

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一侧生长素分解了。

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向健康正常的实验小鼠注射毒性弱霍乱菌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小鼠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_____。
(2)实验一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下图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写出与图B中5的产生有关的所有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向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没有发病,但会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反应,其中主要的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要使实验二更具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