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① ,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⑥,最妙者八分⑦。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礼愈至( ) (2)援疑质理( )
(3)诞惜不与( ) (4)皆书象之 ( )
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 | 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两文同述求学之事,宋濂和钟繇身上都有 的特点。&网]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下面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偷生 |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C.咨臣以当世主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以伤先帝之明至若春和景明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选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20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朝晖夕阴
(3)云归而岩穴暝(4)四时之景不同、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2分,每空限四个字)
《岳阳楼记》回荡着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二)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2题。(14 分)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善用矛 (2)皆服其能
(3)弓手者忽谓偷曰(4)盖乘隙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服其能以其境过清 |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因恸绝良久 |
C.遂曳矛而斗遂不得履 |
D.弓手应声刺之 吾欲辱之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见 必 与 之 决 生 死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水皆缥碧( ① )急湍甚箭( ② )争高直指(③)鸢飞戾天者(④).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作者概括写富春江景色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并概括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富春江的山水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致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
(3)色愈恭,礼愈至至 (4)邻舍有烛而不逮逮.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乙].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