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 Kaiser yon Deutschland),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
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
在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期间,内阁改组达108届,期间仅有不到20届内阁能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一届不到三年,多数内阁只能存在两三个月。这一现象反映了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
B.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议会权力小 |
C.共和制政体下权力制衡,内阁对议会负责 |
D.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代议制名不副实 |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