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
|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
|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使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是( )
| A.造纸术 | B.指南针 | C.火药 | D.印刷术 |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印刷术的发展 | B.科举制度的完善 |
| C.造纸术有突破 | D.图书成为商品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为这一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蔡伦 | B.司马迁 | C.董仲舒 | D.毕升 |
宝元二年(1039),夏景宗元昊派遣官员出使宋朝,通告西夏建立,希望宋朝承认这一既成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兴师问罪,宋仁宗就在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展开了对西夏的军事行动,负责筹划指挥对夏军事行动的机构或官员是:
| A.中书门下 | B.参知政事 | C.枢密使 | D.三司使 |
《宋史·赵普传》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的故事。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这表明:
| A.宰相权利增强,皇权削弱 |
| B.北宋是法制化国家,君权受到法律的约束 |
| C.皇帝与宰相关系融洽,共同治理国家 |
| D.功过赏罚不以君主个人好恶,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