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厦门市】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有哪些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
测定结果 |
溶液成分 |
①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 |
②若pH>7 |
|
③若 |
NaCl |
(3)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判断反应终点。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某工厂利用铁屑与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稀硫酸49t,
与足量铁屑起反应,可生产7.6 t硫酸亚铁,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质后的产物俗称为。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由此(填 “能”或“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3)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设计如下表实验:
[提供信息]:a.在水中的溶解性:Ba(OH)2可溶、Ca(OH)2微溶、BaCO3难溶;
b.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Ⅱ.取步骤Ⅰ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由以上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
【成分的确定】
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
① 可能是NaOH;② 可能是Na2CO3;③ 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肯定猜想(填序号)是错误的。
(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3)为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③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_,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各成分含量的测定】三位同学利用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数据。
称量项目 |
称量时间 |
质量(g) |
试样 |
———— |
10.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 |
———— |
241.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15秒 |
249.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35秒 |
249.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55秒 |
249.0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
②。
(2)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答一条即可)。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与他们一起踏上实验之旅。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过滤后,对无色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玲: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佳佳: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强:也可能含有。
(3)验证:我来验证佳佳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① |
② |
③ |
小红同学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呈现蓝色.
【分析猜想】
(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
(2)根据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
(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