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图二 16-19世纪人口迁移示意图(局部)
(1)导致图一图二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上面两图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相似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在1830年,英格兰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有两万人或者不到两万人的地方,到1914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有两万人或超过两万人的地方。……在1840年时,只是伦敦和巴黎有100万人口。到1914年,柏林、维也纳、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也都有100万人口了,在欧洲以外,还有纽约、芝加哥、费城、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尔各答、东京和大阪等人口达百万的城市。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据材料二,说说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
历史课堂,老师展示下图,问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联,小明说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小雨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指的是谁?
(2)为变北俗,他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3)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共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很多人印象中的丝绸之路仅仅是一条或几条线,然而实际上它是一张铺陈在亚欧大陆上的庞大立体之网,以跨高山、涉荒漠、越大河的雄浑之姿,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形成著称于世的古代世界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促进不同文化、民族及其思想的成长,为人类文明谱写出辉煌的乐章。
材料三: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回答:
(1)开拓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是谁?请根据材料一,按顺序写出一条从欧洲来长安贸易的陆路交通路线图。
(2)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形成后“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文明谱写出辉煌的乐章“(不少于两个例子)
(3)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版图的标志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感受
泱泱大国,叹我中华。人才辈出,闪耀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展示的人物是谁?主要贡献是什么?该贡献有何重要影响?
(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请写出思想方面措施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中鲁迅称赞的是哪一部历史著作?作者是谁?
这部著作叙述了哪段历史?是何体裁?
(4)“无韵之离骚”反映出这部书有何特点?作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