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英国议会政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的信用工具——国债的发明。这种公共借贷能够有力地满足紧急需要,其关键是议会负责偿还债务。材料表明
| A.英国国王行政权已经被议会剥夺 |
| B.财政改革推动了共和制的建立 |
| C.国债之争是“光荣革命”的导火线 |
| D.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权力的转移 |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 B.《老子》 |
| C.《庄子》 | D.《离骚》 |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
| C.崇尚法家思想 |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