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 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 何一个参战 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河和长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在这里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据此请回答:
(1)请分别列举黄河和长江流域一个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2)此时黄河和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相传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其中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主要是哪两个部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大意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4)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封疆建国)亲戚,以藩(藩国,诸侯国的意思)屏周(拱卫周王室)。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攻打)。
——《孟子·告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3)结合材料二指出,若诸侯国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结果是什么?(回答完整才给分。)

下图是教材第5课的“学习活动-制作西周主要封国分布图”的样图,制作时,图上应标出镐京及重要封国。

你在制图时应该把西周的都城镐京标在① (请选填图中的字母);重要封国②燕 、③齐 、④鲁 、⑤晋 (请选填图中的数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的革命运动是由谁领导的?其成立的政党是什么? 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革命成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