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 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投:投送 |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延:延请 |
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鄙:鄙陋 |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振:传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养于从父兄/不拘于时,学于余 |
B.执政览其文而怜之/吾从而师之 |
C.以功授刑部侍郎/作《师说》以贻之 |
D.故世称“韩文”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体现韩愈直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
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⑥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①③⑥ | B.④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等到考取进士时,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
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
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
D.本文叙述了他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⑷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 学》
⑸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⑹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东吴顾征君亭林先生,今之大儒,于书无所不读,习熟国家典制,以至人情物理,淹贯会通,折衷而守之,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而失意于时,君子惜之.以故北游上国,历燕、赵之墟;上太行,渡黄河:出塞入关,极秦、晋之鄙;折而滞留于齐、鲁间,皆得周览其名山大川,将以拟太史公之故事。乃每过吾州,辄见访,如侨札之欢,皋梁之托也.为余谈说经史,不惮娓娓.或留信宿,浃月经时,然后乃得去.因见其著述之富,汗牛充栋.要皆崇正黜邪,一轨于圣贤之微旨,抽关启钥,尽见其全。其辩详以核,其论典以要,其思平实以远,其义纯粹以精.本于经而不泥于昔闻,原于史而不拘于成说。多前贤所未明,一旦自我发之者.
自汉唐以来,诸儒林立.观其意思,略与郑康成、王文中辈相仿佛.皆能深造理窟,力追大雅,以斯文为己任者也。以视今之作者,不啻奏黄钟、大吕于秋虫响答之前,其巨细不侔矣.假使先生得时而驾为当代柱石,功业所至,不过封候而止。其于娴先圣之道,以津逮将来,为天下后世之利,且孰得孰失乎?
今年结夏于此,与二三同人讲《易》,复得发其《日知录》一书观之.多考古论世之学,而其大旨在于明经术,挟王道,为之三叹服膺。劝其出以惠学者.
余老病荒忽,书数语其后,附以不朽.必欲东观大海,尽十洲三岛之奇,则有先生所著之全书在,非一朝一夕所得而卒业者矣。余不佞,倘如豫之五爻,疾而不死,请得读书养气,十年之后,文思少进,为先生细论之。
(程先贞《赠顾征君亭林序》)
炎武生性兀傲,不谐于世,身本南人,好居北土。尝谓人日:“性不能舟行食稻,而喜餐麦堕整。"又谓:“北方之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其评论切中南北学者之病。尝至京师,东海两学士延之饮,设宴,三醑即起。学士日:“先生幸畅饮,夜阑张灯,送回何如?”炎武怒日:“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狷介嫉俗如此.
(节选自孙静庵《明遗民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乎为经济之学者也经济:经世济民 |
B.王文中辈相仿佛仿佛:类似 |
C.复得发其《日知录》一书观之发:发现 |
D.东海两学士延之饮延:邀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抽关启钥,尽见其全其皆出于此乎 |
B.与二三同人讲《易>蜩与学鸠笑之 |
C.为先生细论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D.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炎武先生知识渊博为一代大儒,他在人生失意之时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并以此来效法司马迁。 |
B.顾炎武先生一生著述丰富,一心践行圣贤之道。他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注重核实,善于抓住要点,思想深远义理精粹。 |
C.顾炎武先生一身才学,却生不逢时,不得为国家所用。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弘扬先圣之道,从这点看他也是泽被天下的。 |
D.顾炎武先生性格耿直,不合世俗,对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有自己的看法,对南北方百姓的生活习性都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
(1)上太行,渡黄河,出塞入关,极秦、晋之鄙。
(2)假使先生得时,而驾为当代柱石,功业所至,不过封侯而止。
(3)尝谓人日:“性不能舟行食稻,而喜餐麦跨鞍o"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士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讫不见。
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熙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知:主管 |
B.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籍:没收入官 |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鞫:审问 |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爱:喜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
①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②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③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④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
⑤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⑥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宗在没继位时就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继位后,又提拔他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 |
B.石熙载年轻时,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老人曾预言石熙载是位真命天子,定会有人辅佐他得到重要的职位。 |
C.石熙载奉事继母以孝顺闻名且为人忠厚老实,遇到是非好恶的事情,直陈己见,毫不顾忌,深受好评。 |
D.在太宗要重用石熙载为宰相时,他却突然去世。大臣辞职后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的只有石熙载一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
(2)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