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文
用冰点火
一架飞机突然失事,飞行员不得不从飞机中跳出来,打开了降落伞。
飞行员落在一座荒山上,这里只有冰、雪和枯枝落叶。飞行员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怎么办呢?机灵的飞行员拿起一块冰,把它磨成一块凸(tū)透镜,金色的阳光,透过这块用冰做成的凸透镜,光线聚集成一点,很快就把落叶点着了,落叶点着了又点燃枯枝,燃起了熊熊烈火。
不久,人们发现荒山上的火光,营救了那位失事的飞行员。
这个有趣的“用冰点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聚集到一点,才会燃起熊熊烈火。一个精力分散的人,常常会一事无成。
(1)按要求写词语。
机灵的近义词是()
聚集的近义词是()
(2)仿照例子写一句话。
例: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相关句子在文中用“______”标出来
(4)短文中这位飞行员是怎样用冰点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阅读,我快乐。
小河与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它得意洋洋地流向大海,想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小河这样一边得意地想着,一边走着,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它仰着头,挺着胸,兴奋的翻卷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气力,抬起脚跟,怎么也看不到对岸。它懊丧地自言自语:“唉,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小河听了,更佩服大海了。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河水上涨(zhàng zhǎng)翻卷浪花(juǎn juàn )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认为它表现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像“小河”,有的人像“大海”。请分别对他们说几句心里话。
对像“小河”一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像“大海”一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心里非常生气,就质问那个人:“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反而要害它呢?”
那个人说不出话来。
国王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道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捉九色鹿。
那个人呢?他没有拿到金钵盛满银栗和银钵盛满的金栗,也没有分到半个国家,国王叫士兵把他绑起来,扔到恒河里去了。
(1)你认为“那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国王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却把这个人扔进了河里,你认为国王做得对吗 ?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感觉我奏出了,那些 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充满了。我们没有交谈什么,只是在一个个,一个人,一个人。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
打着拍子,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
……
阅读理解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读过宋濂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诚实守信”的看法。
阅读理解
《灰尘的旅行》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高士其爷爷是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重)事写作的。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青轻)时去美国留学,(功攻)读细菌学,在一次试验中染上(脑恼)炎病毒。病情逐(渐惭)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了,头向左歪,语言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困难。
但是他(完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植物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做)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请别人(记纪)录。由于说话不清,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既)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持着。《灰尘的履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阅读短文,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正确的字,在下面打“√”
(2)用“”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3)你觉得高士其爷爷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