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和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
C.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下列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 )
A.指南针 | B.地动仪 | C.造纸术 | D.火药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在
A.18世纪中期 |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 C.19世纪中期 |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
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权 |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