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市少年宫举办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爱国影片展播。根据海报,你可选择观看下列影片(将代表影片的字母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材料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二战中,为应对这一威胁,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阅后请回答:
(1)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日军在六周之内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军民 。
(4) 我国每年都在这一天鸣响防空警报。东北三省沦陷 。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6)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的哪部作品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7)材料二中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分)
(9)今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1分)
(10)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董仲舒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片中所反映的人物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哪一建议?
(4)通过以上的探究,概括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举出这些事件力图达到的主要目标。(12分)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运动的性质?
(2)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标志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节日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有哪些?
(5)材料三中“他的遗愿”指什么?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
请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与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
(3)图三中的人物牺牲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