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贵州省遵义市】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             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乙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通过对比,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丙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
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将适量A分别滴入盛有少量B、C、D、E的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


B
C
D
E
A
无明显变化
液体变红色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C中溶液是,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再将适量B分别滴加到上述实验后盛有C、D、E的试管中,C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
色,D中无明显变化,E中沉淀消失。
①B中溶液是,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盛有E的试管中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分别滴加适量水 B.分别蒸发溶剂
C.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分别通入CO2后,再滴加稀盐酸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关闭K1、K2,将燃烧匙中硫粉在空气中点燃,迅速伸入如图所示瓶中,可以观察到火焰呈蓝紫色,则瓶内的气体是,硫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瓶内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原因是
(1)若只打开K1,烧杯内的兵乓球被吸在漏斗口,原因是
(2)若注射器中盛有溶液A,只打开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溶液变为蓝色,溶液A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3)若注射器中盛有澄清石灰水,打开K1、K2,向外拉注射器,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了反应:2H2+O22H2O,他们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
②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乙、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

请根据图示回答:
乙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_______,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
丙组实验中,m(前)= m(后),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其中,x=g, W的化学式是

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调味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她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I. 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和水蒸气之外,还可能含有气体A,A是
Ⅱ. 小明对气体A的来源做了两种猜测:
猜测1:
猜测2:气体A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Ⅲ.实验2中,小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一种进行鉴别。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